• 财讯网
  • 主页 > 推荐 > 正文

    走进非遗 | 传统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2022-04-22 08:35:43  |  来源:  |  编辑:  |  

    作为人类文明星空里的璀璨明珠——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珍贵技艺,还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时代记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为核心,建立起了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这些绚丽多姿、弥足珍贵的非遗,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是我们的财富,是城市文脉、历史的见证。时代记忆推出“走进非遗”系列,陆续带领大家了解非遗,共享这份珍贵的文化财富。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江西省景德镇市统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编号Ⅷ—7。2009年10月,“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式代表中国申报联合国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渊源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加强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环节及相关器具和设备被淘汰。传统技艺虽然得到部分保留与发展,但不少工序环节仍不断流失或消亡。工艺特征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在汇集全中国各地名窑技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自成体系。其行业分工之细,专业化强度之高是其他手工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御窑厂的生产组织分工相当完备,具备了制坯行业的各种作坊:有舂碓陶土的作坊,有制作大小圆、琢器坯胎的作坊,有制匣钵的作坊,还有各种辅助性的作坊,如泥水作、大木作,船木作,铁作等。许多局部操作大都由专业性很强的工匠担任。同时将烧、做两行集中在厂内,设御窑若干座,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无所不及的大型手工作坊。景德镇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成型工艺如手捏成型,是成型中较基本的成型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最为历史古老的制瓷成型法。这样的成型方法是需要匠师们严谨而又不失随意性的发挥,手法上力度上的掌控,和对整体结构的手下把握都是需要长期经验的累积。在现代陶艺中常可看见这种古老成型方法的运用,当然现在的陶艺手捏成型已融入多种元素的造型手法和各类手制工具的使用,从而呈现出更加富有现代人文精神思想的艺术作品,例如泥人的捏造,建筑物的成型等。传统的泥条盘筑成型贵为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这种自然透露出来的艺术美是其自身所散发的固有的艺术美属性,正如自然界的动、植物本来所特有的自身美的特性一样。

    工艺流程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关键词: 重庆高温漆 工厂代理 羊肉市场 印章石料 管件网 床单批发

    上一篇:青龙街道开展文物保护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